1985年至今,中国的SMT贴片机发展史
贴片机是从什么年代在中国开始引进的?答案是从上世纪的80年代初。如果你要知道贴片机的发展历程,请看以下的说明。
85年中国就开始有SMT贴片机
1985年起,中国开始引进SMT自动贴片机生产线设备进行批量生产小形化电子产品。至今年2013年正好是28年。
28年来。中国SMT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具规模的SMT应用大国。SMT的普及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8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回顾发展历史,总结经验,承前启后,展望未来,迈向强盛。
奋发图强、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中国SMT行业不可能永远依靠进口贴片机活下去。中国不能满足于SMT大国,要早日成为SMT强国。
当前,国家实行转变经济发展形式战略。愿各位同行通过发展历史的回顾,对中国SMT行业今后的发展,有更多的启示与思考。
SMT的形成与发展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讲电子调谐器也只是启动了SMT的发展,却没有起到后续推动SMT发展的更大作用。SMT的发展历史表明,不断推动SMT快速向前发展的产品是便携式通信与IT数字产品。有专家曾指出,没有SMT就没有手机,没有手机也就没有SMT的今天。通过手机发展历史的研究可以从另一角度研究SMT技术的发展轨迹。
从历史上讲,贴装元器件SMC/SMD,由欧美先进技术国家发明于1960年代中期。后来的一些年较多采用 这种新型元器件是厚膜电路与混合集成电路。在先前已制作好线路、厚膜电阻与焊盘的陶瓷基板上,印刷锡膏,以手工方式贴上无引线独石陶瓷电容MLC、被称为‘芝麻管’的短小引脚晶体管与贴装式IC,然后进行再流焊接,完成组装,这就是雏形的SMT方式。尽管当时还没有出现‘SMT’这个学术名词,尚未形成单独的技术门类,但这先进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组装工艺逐渐形成。
纵观第一只电子管发明至今的电子技术发展历史,可以相信SMT这一代组装技术的前景无限。虽然阻容类分立元件的小型化有极限,PCB的制作技术也会有较大的改进,IC会多功能高集成化、封装形式也会多样化,但总得依靠SMT这一技术组装起来与其他部件装配成最终电子产品。
中国电子元件学术界最早在1980年代初期已经密切关注国际上SMC/SMT的发展动向,一些对新技术敏感的元件与HIC专家积极编译撰写推介文章。
中国内地最早引进雏形SMT工艺以手工贴片方式生产的时间可追溯到1982年。据上海资深SMC/SMT专家王行乾的回忆,那年8月他任职于上海无线电六厂,随团赴英国DEK公司考察引进印刷机、再流焊炉与工艺技术,批量生产厚膜电路,技术升级换代,明显地提高了产量与质量。这是可以考证确定的国内最早手工贴装的SMT生产方式。
虽然SMC/SMD的发明及雏形的SMT技术最早在欧美形成,但进展的步履缓慢,倒是缺乏资源但善于学习西方并进行技术再创新的日本,在1970年代中期加快了开发应用步伐。在1970年代后期日本大型电子企业集团率先研制成功了自动贴片机,由内部的专用设备逐步改进为商品化的通用设备,大批量地应用在家用电子产品生产中。1980年代初期SMT作为新型一大门类的先进电子板级组装工艺技术,由于自动贴片关键工艺设备的突破而正式启动。SMT技术在发达国家的大型电子集团公司间重点开发与竞争而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由于SMC/SMD无引线或短小引线,便于改善电子产品高频性能,因此最早最多地应用量大面广的彩色电视机电子调谐器上。
- 上一篇:贴片机流水线的生产环境,工具和辅助设备
- 下一篇:SMT贴片机PCB的设计原则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20 -87561346
- 传真: 86 -20 -87561406
- 地址: 中国广州市天河区龙口东路34号龙口科技大厦1601室
- 联系人: 李经理